感謝通路王iChannels及碩擎科技Serafim給予Serafim A1 電競耳機體驗機會!
一直對Podcast有濃厚的興趣,長時間留意麥克風的相關資訊,倒是從未想過還有耳機隨附的麥克風這個選擇,藉這次機會,可以好好感受耳麥和麥克風的差別,也因此我的體驗重點會與其他人不同XD
產品資訊 | |
---|---|
耳機本體: 驅動單體 : 50MM 裝置 類型 : 封閉式耳罩 頻率回應 : 20Hz – 20KHz 阻抗 : 21Ω 聲壓級 : 109dBSPL/mW (1kHz) T.H.D : < 15% 重量 : 310 g 重量(含麥克風) : 320 g 線長 : 耳機(1 m) 接頭 : 耳機-3.5mm 接頭 (4 級)+USB | 麥克風: 組件 : 駐極體電容式麥克風 指向性型式 : 全指向,非降噪 頻率回應 : 100Hz-10K Hz 感度 : -42± 3dB 麥克風阻抗 : 2.2kΩ |
Audio Box: 電池容量 : 550mAh 使用時間 (耳機 LED 關閉) : 約 8hr* 使用時間 (耳機 LED 開啟) : 約 3hr* 充電時間 : 大約 3hr(0%-100%) 重量 : 70±2 g 線長 : 1 m ※使用時間會因使用者習慣或音量大小等因素而改變 |








耳機的部分:
本身對BASS增強沒有需求,這個功能適合喜歡節奏感強的朋友,它會將低頻的部分增強,並不是所有音樂都適用,嘗試聽了各種人聲音樂、純音樂、輕音樂等,如果強化節奏聲音會略微蓋掉人聲,反而變得很吵雜;有的音樂比較重節奏,人聲不是重點或本身屬於低頻音樂、想強化低音,比如某些RAB、RAP或爵士就非常適合使用BASS增強(也就是所謂重低音強化),突顯節奏,也使得音樂變得更有渲染力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本身已經強化BASS過的音樂(Bass Boosted),可能會造成音爆,整個音樂會變得非常可怕。(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尾措詞有Bass Boosted的音樂再用EQ均衡器相關軟體套用,就能聽到魔幻音樂唷:P)
特別喜歡的是3D這個功能,就像把音響拉近,有點像擴音,但又更加乾淨,所有聲音同步變大聲變明顯,符合他的名字3D環繞,就像在密閉空間產生的echo,目前測試,有的音樂明顯,但本身音源品質高,差異就很不明顯,效果最明顯的則是遊戲實況上,技能效果時的爆破音或一些共振細節變得更突顯、清楚;這個在動作電影上應該也是很好的優勢。
撇除這兩個功能,聽原音音質也很優秀,例如我為了測試全指向耳麥的收音範圍,拿了鍋蓋上下左右敲打,共振上的表現即收音都很不錯,但我如果不使用耳機僅在手機上直接播放,聽不太到振動聲,將手機接上耳機就能清楚聽到,在echo明顯的音樂上,使用這款耳機聽是非常享受的事。耳機可伸縮調整、調成適合自己頭型的位置,整體不緊所以不會壓迫耳朵。久戴也不會不舒服。耳罩本身有一點隔音效果,很適合專注做事情。




Audio Box部分:
個人認為Audio Box本身需要充電的設計有點可惜,看說明上標示”為保持聲音品質,使用裝置且同時在充電時,請勿以低電流電源充電,如低電壓充電裝置、電腦USB等”,應該即表示可以將USB接插頭(穩定電壓)同時使用?另外,USB充電線本身的設計需要改進,USB接口有些過鬆,而micro母座上(Audio Box上)的舌片有些偏,幾乎貼近端口邊緣,以致於公座插進去時容易以為插不進去(此時千萬不要硬插),我是將舊的micro充電線斜插進去後,略微施力將舌片凹正,才恢復正常使用、正常充電。(可能是因為我是體驗機的關係?這個部份我會請廠商特別留意。)
麥克風的部分:
前面提到錄音為全指向,一般麥克風多為心型指向,雖然Serafim A1 電競耳機產品資訊上顯示不抗噪,但實際收音,卻像是有抗噪,呼吸聲及雜音是沒有的,意外的收穫!!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我還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怎麼減噪,雜音明顯,原來是我在電腦音效上按到了分貝加強,歸0後幾乎沒有背景雜音,聲音相當乾淨。



共振聲的收錄效果超乎我預期
實驗同樣的距離,使用手機及耳麥錄音人聲的「大家好」及音樂(耳麥也是接同一台手機),呈現的效果如下:
錄製音樂效果如下:
可以發現手機的聲音層次不明顯,比較乾巴巴,耳麥的部分則是將聲音的振聲清楚錄進去,因此鼻音及echo也被細緻的錄到了,聲音的細節有明顯差距。
環境上我並沒有特別關窗、阻隔外在環境因等等,呈現的效果讓我很驚艷。
在電腦環境中,Audio Box關閉的情況下,麥克風依然能使用。在拿Serafim A1操作Audacity音訊剪輯軟體、回顧之前在台中圖書館參與的線上Podcast課程中,當時還在研究輸出mp3及Wav檔的區別,明明Audio Box是電源關閉狀態,螢幕卻有顯示音波跳動,才意外讓我知道即便插著Audio Box,有沒有電並不影響麥克風使用,因此我前面的充電疑慮被打消,畢竟我的使用重點便是麥克風。
※mp3檔案小、聲音細節較少;wav檔案大、聲音細節完整。我錄製的聲音檔,一樣的音源,mp3檔案398KB、wav檔6.05MB。不過若音源本身較乾淨,沒有太多echo或頻率等等的變化,正常音量下聽起來幾乎沒有差別。

綜合探討:
以「大家好」的音檔為例:
手機錄製的播放出來後,使用3D的效果明顯。
而耳麥錄製的播放出來,使用3D的效果聽不太出來變化。
「音樂測試」也是一樣狀況,一般手機的收音通常為全指向,這款耳麥也是屬於全指向,故排除收音方向的問題,那麼他們的差別應該就在立體音的收音技術及靈敏度上。
而在人聲上,BASS強弱沒什麼變化。
摸了耳機好幾天才終於越來越了解功能應用,大家千萬別像我初期,有幾首音樂或人聲在3D環繞和BASS上沒有任何變化,就以為耳機壞了,冏,另外廠商開發的APP-Serafim Audio APP(連結透過藍芽),能透過EQ等化器去應用不同的音樂各種頻率分貝調整,比如模擬爵士、搖滾環境等等,也能自己調整,對於喜歡混音的朋友來說,應該是很不錯的應用。也能透過APP直接控制BASS、3D及音量,但受限於電腦接線範圍,如果沒有等化器需求,這些功能就變得很雞肋……強烈希望未來能有網頁或電腦軟體版本,會便利許多。
總結:
優點:播音很不錯,雖然對我而言不需要用到BASS增強及3D環繞,但無疑這兩個是很好用的功能;錄音效果完全高於預期,已經能滿足大眾需求,就價位本身來說已經滿足我對麥克風需求,耳機只是一個高級附帶(被打)。外包裝附贈一個防塵套袋,個人覺得很實用。
缺點:同內容中提到,USB充電的部分需要一些技術排除。APP的部分希望未來能電腦化。
結語:這款非常適合拿來最為我Podcast的入門磚。我個人非常滿意。:D
Sombra 2023.12.04
※小知識:等化器(Equalizer)簡稱EQ,不是情商的那個EQ唷!
參考資料:
01、「被強化的低頻」Bass Boost 介紹
02、《錄音設備知識》怎麼選擇麥克風:電容式麥克風還是動圈式麥克風?
03、麥克風也有原力!? 指向性是在幹嘛的呢?
04、指向性麥克風是什麼?認識5種常見類型,挑選最合適的收音方式
05、EQ 到底搞「乜Q」? 音樂播放「均衡器」的常見設定及用途
06、【旁白配音X錄製PODCAST】錄完怎麼處理後製?AUDACITY錄製軟體後製調整步驟大公開
07、維基百科:分貝介紹
08、 麥克風名詞介紹
09、Audacity免費音訊編輯軟體下載
10、MyEdit免費線上剪輯音檔
11、碩擎科技Serafim官網